当下中国经济走向万众瞩目,9日公布的7月份一系列主要经济数据给人描绘出怎样的经济图景?工业增速反弹超预期,投资、消费和物价都比较平稳。对月度数据还需继续观察,但可以说经济企稳的积极迹象越来越明显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
从月度经济增速的代表性指标工业增速看,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7%,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从两大内需看,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2%,增速比上月略微回落0.1个百分点;前七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工业增速的反弹,主要原因是市场预期好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经济增速短期起伏主要受企业库存影响,而企业库存更多受市场预期影响。
近来市场预期好转,使得许多企业开始补充库存、扩大生产,拉动了工业增速反弹。正处于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市场尚未完全适应导致预期波动较大。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的小幅反弹,使得市场一度对增速持续回升抱有过高期望。今年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的增速回落,又使得市场预期一度过于悲观,影响了企业生产进而影响了经济走势。
其实,对于转型阵痛期的中国经济而言,过于悲观没有必要,过于乐观当然也不现实。随着减轻小微企业税负、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出台,特别是关于经济增长上限和下限的明确提出,使得市场预期开始清晰、向好。此前发布的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结果显示,7月份反映企业信心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收窄,将会继续提高企业扩大生产积极性。
7月份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最近一两个月,稳增长措施逐步显现,一些重大项目进度加快。
中国经济主要增速指标出现企稳甚至反弹迹象,特别是进口增速反弹至两位数反映国内需求的改善。王军说。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进出口数据双双由负转正。
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1%,进口同比增长10.9%。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认为,受美国等经济好转拉动,中国外需显露季节性回暖迹象。
而受稳增长政策拉动,进口需求开始扩张,从与内需高度相关的第一大进口商品原油看,7月份原油进口增速由上月的2.07%扩大至19.14%,连续第二个月增速反弹。此前发布的铁路货运数据,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经济企稳的积极迹象。
7月份全国铁路货运量转跌为增,完成货物发送量2.6亿吨,同比增加646万吨。积极迹象振奋人心,不过当前还远未到可以长舒一口气的时候。
王军认为,从PPI仍运行在负区间可以看出,产能过剩的出清还需要艰苦努力。未来要密切加强对经济走势的监测,当前出现的积极迹象能否成为转折性趋势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张立群认为,稳增长的政策重点在稳,把中国经济增速稳定在7.5%左右、为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一味刺激增速,也不能一味期望增速持续反弹。既不能不顾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也不能放任经济减速跌出合理区间。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起来考虑。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有信心实现7.5%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本文来源:半岛体育官方app-www.runtothesunrelay.com
18366890410